价值创造行动西延高铁渭河特大桥连续梁合龙
时间:2024-12-23 浏览次数:

12月13日,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顺利入模,由铁一院设计、中铁二十局承建的陕北地区首条高铁——西(安)至延(安)高速铁路渭河特大桥连续梁全部合龙,为后续确保项目如期建设完成奠定坚实基础。

此次合龙段共计浇筑混凝土54.6立方米,为保障渭河特大桥混凝土浇筑的最佳温度,项目管理团队选择在凌晨1点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。

渭河特大桥建设现场

渭河特大桥是西延高铁接入西安北站的“咽喉”工程,也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。该桥全长5239米,其中主桥长度为1644米,特殊结构密集,且横跨渭河,水流湍急、水位变化大、地质复杂,施工组织难度大。


渭河特大桥的连续梁皆为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,共分212个悬臂浇筑节段,采用挂篮悬臂法施工,实施过程对安全和技术支持要求极高。最长的桩高达90米,钻孔深度110米,成桩及桩基垂直度控制难度大。

据铁一院渭河特大桥总设计师张武鹏飞介绍:“大桥桥址处地质条件复杂,地震基本烈度达八度,基础设计和抗震都是本项目的难点。”设计过程中,铁一院抽调精干人员,在精细计算和充分比选的基础上,最终采用下部超长群桩基础、上部刚构和连续梁组合的结构形式,减少软弱地基对高铁通行的影响,解决长联桥稳定变形控制困难的技术难题。同时,技术团队通过多套减隔震体系的比选及优化,确保渭河特大桥大跨连续(刚构)梁在高烈度地震下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。

“为确保大桥全桥精准合龙,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,实时采集、传输和分析大量的施工监测数据,并通过智能化的预警机制,及时发现现场问题,提高施工监控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,为施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。”张武鹏飞说。

施工中,中铁二十局建设者们优化施工工艺,在钢平台上设置泥浆箱与20根20米长桩基钢护筒串联,解决了水上泥浆储备和循环难题,最终达到3天完成一根桩基的工效指标,保证了桩基施工质量和项目工期。

此外,建设团队持续优化技术力量和资源配备,紧抓管段内连续梁挂篮、现浇梁支架、箱梁提运架及跨河跨路施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交底和安全管理。通过严格落实穿透式管理和网格化管理,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全程盯控作业,协调混凝土供应、工序衔接等工作,确保现场浇筑顺利完成。

西延高速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(银)海高速铁路通道重要组成部分,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,也是陕西省“米”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。建成后,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,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,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具有重要意义。

分享到